蛋挞名字的由来
导读:为帮助您更深入了解蛋挞名字的由来,小编撰写了蛋挞名字的由来,蛋挞名字的由来,蛋挞的蛋液,有名的蛋挞店,出名的蛋挞店,蛋挞蛋挞蛋挞等6个相关主题的内容,以期从不同的视角,不同的观点深入阐释蛋挞名字的由来,希望能对您提供帮助。
大家好,今天来为您分享蛋挞名字的由来的一些知识,本文内容可能较长,请你耐心阅读,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!
蛋挞名字的由来
蛋挞是一款源自葡萄牙的糕点,经过改良后,成为了中国广受喜爱的传统糕点之一。蛋挞的名字源自于葡萄牙语中的“pastel de nata”,意为“奶皮挞”,这个名字揭示了蛋挞的主要特征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蛋挞名字的由来吧!
蛋挞最早是在16世纪由葡萄牙人带到了亚洲,当时的葡萄牙殖民地澳门成为了蛋挞的传入地。蛋挞最初是以葡萄牙传统糕点“pastel de nata”为基础改良而来的。蛋挞的制作原料包括:鸡蛋、牛奶、白砂糖、面粉和黄油,以及外皮的糕饼皮。这些原料的搭配使得蛋挞独特的口感和味道,在人们的喜爱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蛋挞的名字源自于葡萄牙语的“pastel de nata”,其中“pastel”意为“糕点”,“nata”的意思是“奶皮”。这个名字形象地描绘了蛋挞的特点,即蛋馅外包裹着一层奶皮,形成了独特的风味。
蛋挞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,但其中的关键步骤却是制作奶皮。奶皮是通过将牛奶、白砂糖和面粉混合后加热至沸腾,然后慢慢倒入打散的鸡蛋液中,并搅拌均匀而成。这个制作奶皮的过程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,以保证奶皮的口感细腻、顺滑。制作好的奶皮会包裹住蛋馅,并在烘烤过程中形成金黄色的外皮,给蛋挞增添了美观和口感。
虽然蛋挞原本是葡萄牙的传统糕点,但在中国的发展却有着独特的演变。随着葡萄牙殖民地澳门的交流,蛋挞开始进入中国市场,迅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。中国人民对蛋的偏爱与葡萄牙传统糕点的结合,使得蛋挞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糕点之一。
蛋挞的名字“pastel de nata”在中国也有一些变体,比如“蛋塔”或者“蛋挞”。这些名字保留了原始名字的部分特点,但更贴合了中国人的口味和语言习惯。
蛋挞的名字源自于葡萄牙语的“pastel de nata”,意为“奶皮挞”。这个名字准确地描绘了蛋挞的特点,即蛋馅外包裹着黄金奶皮。蛋挞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,使得这款糕点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传统美食之一。无论是作为早餐的选择,还是下午茶的点心,蛋挞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味和愉悦的享受。
蛋挞名字的由来
蛋挞是一种著名的中式点心,其名字来源于葡萄牙语“pastel de nata”,意为“蛋挞”。在16世纪,葡萄牙人在中国澳门定居,带来了西式点心的制作技术,其中就包括蛋挞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蛋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流行点心,被当地人爱称为“蛋挞”。
蛋挞的最初原先,是中世纪的英式露馅饼。在1399年亨利四世的加冕仪式上,就已经有此类食物出现在餐桌上。到了后来的17世纪,由蛋奶混合制作的露馅饼出现,算是向着现代蛋挞的模式更进一步。但因为历史原因,早期英式露馅小饼的传播范围较窄,远没有后来的影响力巨大。
蛋挞的蛋液
1、准备好所有需要的材料。
2、纯牛奶加两大匙白糖加热使白糖溶化后关火冷却。
3、把鸡蛋充分打散。
4、将鸡蛋液倒入冷却的牛奶中搅拌均匀。
5、用漏勺过滤了一下。
6、将蛋挞液倒入蛋挞模中。八分满即可。7、将蛋挞放入烤箱中层,上下火200度20分钟,即可。
8、成品完成。
用料:纯牛奶 40g,淡奶油 45g,炼乳 3g,细砂糖 13g,全蛋 1个,低粉 3g
开始前先煮开一些水,沸腾之后开小火 然后从冰箱把蛋挞皮拿出来常温软化
第二步把牛奶、淡奶油、炼乳和糖倒进一个盆子,然后隔沸水把糖融化,因为用的是棉纱糖,所以特别快
第三步取出融合在一起之后的糖奶混合物,筛入低粉,搅拌均匀,这里要慢慢搅拌,一定要均匀,然后冷却
第四步打散鸡蛋(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吃鸡蛋我加了一整个,其实如果5个蛋挞皮的话,半个鸡蛋就足够了),待冷却后慢慢加入蛋液,搅拌均匀即可
有名的蛋挞店
广州有很多好吃的蛋挞,下面给出几个比较受欢迎的:
1. 安仁居:位于广式老街凤凰路的安仁居是广州历史悠久的西点老字号之一,蛋挞口感细腻,馅料醇香。
2. 嘉信利:位于荔湾区下九路的嘉信利蛋挞是广州知名的甜点店之一,蛋挞外皮酥脆,内心滑嫩,甜度适中。
3. 珍妮曲奇:珍妮曲奇的蛋挞在广州很有名气,主要是因为蛋挞皮薄馅多,特别美味。该店在多个地点有分店,如江南西路、华强南等。
4. 香港饼家:香港饼家是一家连锁蛋挞店,总店位于香港,该店的蛋挞很有口碑,在广州也特别受欢迎。
5. 澳门豆捞:澳门豆捞在豆捞坑街开设了店铺,这里的蛋挞馅料充足,口感细腻,而且价格也相对便宜。
以上是一些广州比较受欢迎的蛋挞店,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地点进行选择。
赞记 贝克达人 明华饼店好吃 赞记以前在同福路是一家小铺,开了起码有20年也算是一家老字号饼店了,现在重新装修后,店面也大了,而且品种的选择也丰富了许多。
现在讲一讲广州最好吃的蛋挞,广州花园酒店出品蛋挞是广州市最好吃的,因为花园酒店点心师非常用心去做好每一件点心。
出名的蛋挞店
澳门的中国葡式蛋挞是最有名的,也是发源地,去澳门如果不吃地道的澳门蛋挞就太遗憾了。澳门蛋挞哪家最有名?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四家澳门有名的蛋挞店,这些店不仅人气高,味道也是一流。
澳门蛋挞哪家最有名?
新好利咖啡饼店
新好利咖啡饼店位于官也街附近,是很常见的那种港式茶餐厅的装修风格,很复古,店面干净整洁。新好利咖啡饼店有很多当地人来吃,招牌特色是猪扒包,除了猪扒包好吃,还有就是他家的蛋挞啦,基本上来店里的人都会点一份。蛋挞都是刚刚出炉的,温热可口,香甜味道,吃过的人的都赞不绝口。
地址:凼仔旧城区地堡街13-14号
安德鲁咖啡店
安德鲁咖啡店是澳门有名的蛋挞店之一,这家店在当地几乎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以至于很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也会去吃。安德鲁已经开了30年,味道地道,绝对正宗。这家店在澳门路环市区,没有华丽的装修,看起来就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,但是如果看到这些排队的人,你就知道他人气多高了,隔着马路都能闻到蛋挞香味,绝对值得吃。
地址:澳门路环市区屠场前地9号地下
金马轮咖啡饼店
金马轮咖啡饼店是一家老店了,餐厅的面积不大,但是来这里等位的人很多,店里最有名的就是猪扒包、丝袜奶茶和酥皮蛋挞,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港式下午茶,这种地道的港式下午茶味道好,但是并不贵,蛋挞都是一推出就销售一空,这家老店,人气很旺,基本上去了就要排队,7澳门币一个蛋挞,在澳门算是很便宜的价格,性价比高。
地址:新马路营地大街50号
玛嘉烈蛋挞店
玛嘉烈蛋挞店据说是来澳门必吃的两家蛋挞其中之一,玛嘉烈开在闹市区之间,装修得很有南欧风味的一家店,排队的人很多。这家店主要是卖蛋挞,蛋挞都是新鲜出炉,个头大,带着淡淡的蛋香味,挞皮和酥脆,味道很好,价格是10澳元一个,品质好,价格低,还是很值得吃的。他家还有蛋糕可以吃,名气很大。
地址:新马路马统领街金利来大厦17B地铺
相关推荐》》》
澳门葡式蛋挞哪家好吃 澳门好吃的葡式蛋挞在哪
澳门老字号饼店有哪些 澳门什么饼好吃
澳门猪扒包哪家最有名 澳门最出名的猪扒包有哪些
蛋挞蛋挞蛋挞
正确的应该是蛋挞,不过现在的人总都写做蛋塔了。
蛋挞,英文叫custard tart,custard是一种用牛奶鸡蛋和糖做成的冻,中国人称其为蛋,tart则取其音。所以往往误写做“塔”。
这种蛋挞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,不过看上去跟现在的蛋挞会很不一样。按照现在的做法,皮会很软;中世纪做蛋挞是既没有蛋挞模又没有齿轮切割器,蛋挞皮要用手捏起来,所以蛋挞皮发得很硬,吃中世纪的蛋挞其实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就是做蛋挞皮要放不少糖,中世纪糖很贵,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里,至于外面的壳则给穷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。 中国人知道蛋挞这个东西是在香港被割让后,英国人的蛋挞传到了香港,香港人便开始仿制,甚至比英国人做得更好。蛋挞店除了蛋挞外还卖另外两样东西:奶茶和咖啡。那时候的蛋挞要比现在的蛋挞大两三倍,甚至有一段时间,一个大蛋挞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标准早餐。六十年代香港逐渐富裕起来,香港人开始在蛋挞里加燕窝鲍鱼之类,“大补”;但过了几年这种蛋挞又没有了。有人说蛋挞可以反映香港的经济。按照英国传统做法,蛋挞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,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欢吃这种有点辛辣味的蛋挞,所以现在香港茶楼里蛋挞都比较清淡。 蛋挞皮有两种:一种是酥皮,英文叫puff pastry,是一种一咬下去面渣四溅的蛋挞皮;另外一种便是牛油皮,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,要加很多黄油,因此有一种曲奇的味道。一开始在香港只有酥皮,后来泰昌饼店(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挞店)用曲奇面团做蛋挞皮,大成功。现在香港做蛋挞做得好的,一家就是泰昌饼店,一家是檀岛饼店。泰昌主要做牛油皮,而檀岛主要做酥皮。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(Chris Patten)特别青睐泰昌蛋挞,所以泰昌蛋挞又被叫做肥彭蛋挞。檀岛蛋挞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:水皮以鸡蛋为主,油皮则以牛油和猪油为主,蛋挞皮用两层水皮包一层油皮呈一块三明治,这样烘焙起来更有层次。水皮油皮是香港人发明的。香港人做蛋挞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是只用中国蛋不用美国蛋,他们认为美国蛋没有中国蛋蛋味浓。 蛋挞的制作方法:
1、材料:
A.塔皮材料:低筋面粉270克,高筋面粉30克,酥油45克,片状马琪琳(包入用,就是植物黄油)250克,水150克左右(根据面团的软硬程度逐渐添加,不要一下子都倒进去)。
B.蛋塔水材料:鲜奶油210克,牛奶165克,低筋面粉15克,细砂糖63克,蛋黄4个,炼乳15克(可根据口味决定放还是不放。放了炼乳之后,蛋塔水的奶味会更香浓。)
2、高粉和低粉、酥油、水混合,拌成面团。水不要一下子全倒进去,要逐渐添加,并用水调节面团的软硬程度,揉至面团表面光滑均匀即可。用保鲜膜包起面团,松弛20分钟。
3、将片状马琪琳用塑料膜包严,用走棰(French Pin)敲打,把马琪琳打薄一点。这样马琪琳就有了良好的延展性。不要把塑料膜打开,用压面棍把马琪琳擀薄。擀薄后的马琪琳软硬程度应该和面团硬度基本一致。取出马琪琳待用。
4、案板上施薄粉,将松弛好的面团用压面棍擀成长方形。擀的时候四个角向外擀,这样容易把形状擀得比较均匀。擀好的面片,其宽度应与马琪琳的宽度一致,长度是马琪琳长度的三倍。
5、把马琪琳放在面片中间
6、将两侧的面片折过来包住马琪琳。然后将一端捏死。
从捏死的这一端用手掌由上至下按压面片。按压到下面的一头时,将这一头也捏死。将面片擀长,象叠被子那样四折,用压面棍轻轻敲打面片表面,再擀长。这是第一次四折。
将四折好的面片开口朝外,再次用压面棍轻轻敲打面片表面,擀开成长方形,然后再次四折。这是第二次四折。四折之后,用保鲜膜把面片包严,松弛20分钟。
7、把三折好的面片再擀开,擀成厚度为0.6CM、宽度为20CM、长度为35-40CM的面片。用壁纸刀切掉多余的边缘进行整型。
8、将面片从较长的这一边开始卷起来。
9、将卷好的面卷包上保鲜膜,放在冰箱里冷蔵30分钟,进行松弛。
10、松弛好的面卷用刀切成厚度1CM左右的片。
11、放在面粉中沾一下,然后沾有面粉的一面朝上,放在未涂油的塔模里。用两个大拇指将其捏成塔模形状。然后在模内涂上油后装模。
12、蛋塔水的做法:1.将鲜奶油、牛奶和炼乳、砂糖放在小锅里,用小火加热,边加热边搅拌,至砂糖溶化时离火,略放凉;然后加入蛋黄,搅拌均匀。
13、最后将蛋塔水浇入模中,烤制。
今天的关于蛋挞名字的由来的知识介绍就讲到这里,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