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每9个新生儿就有1个在广东
导读:今年8月深圳优生优育博览会上,抱着娃的年轻父母挤在咨询台——有人举着身份证问“省级补贴怎么领”,有人翻着托育机构手册记地址,还有位奶奶拽着工作人员念叨“村里的三孩奖励啥时
今年8月深圳优生优育博览会上,抱着娃的年轻父母挤在咨询台——有人举着身份证问“省级补贴怎么领”,有人翻着托育机构手册记地址,还有位奶奶拽着工作人员念叨“村里的三孩奖励啥时候到账”。这场热热闹闹的场景里,藏着个全国都在看的数字:2024年,全国每9个新生儿里,就有1个生在广东。
作为连续7年的“第一生育大省”,广东去年出生人口113.3万,占全国近八分之一,也是唯一超百万的省份。广州、汕头、佛山等地出生率都破了10‰,比全国平均的6.77‰高近一倍;连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,户籍出生人口都有11.43万,出生率10.72‰。更有意思的是,它还是全国唯一结婚登记超50万对的省份——去年51.19万对新人领证,比第二名多了近10万。
“生得起”是最实在的底气。广东的补贴从省到村“层层落袋”:省级规定3岁以下娃每孩每年领3600块,连领3年;东莞长安镇厦边社区,二孩每月补300,三孩500;广州南岭村更直接,新婚给4万“结婚红包”,生三孩再奖3万;万江街道新村的二孩奖1万、三孩奖2万,都是一次性到账。刚当爸爸的东莞张先生说:“每月300块不多,但刚好够买两罐奶粉,也算帮着减轻点压力。”
光有钱不够,还得“敢生”。广东把“后顾之忧”拆成了一件件具体的事解决:去年底托位数达60.2万个,今年要冲到每千人口5.5个;公租房优先分给多子女家庭,公积金额度能提高;父母每年各10天育儿假,生育保险次月就能用,“妈妈岗”让宝妈能边带娃边上班。职场妈妈李女士说:“以前怕怀孕被调岗,现在公司不敢随便动,产假也长,才敢放心生老二。”
岭南的宗族文化也在悄悄“助力”。潮汕地区的祠堂里,族谱还在一页页续;逢年过节祭祖时,长辈总念叨“多子多福”。中山大学调研显示,八成本地家庭有祖辈帮忙带娃——奶奶给做辅食,姥姥接孩子放学,年轻父母不用独自扛。汕头去年出生率10.56‰,粤西的湛江、茂名也不低,这种“家族共养”的传统,成了生育的“后台助力”。
更关键的是,广东有一群“能生”的年轻人。去年常住人口新增74万,超六成是外省来的;深圳平均年龄33岁,每10个人里有8个在适婚育年龄。外来年轻人在这儿安家,成了生育主力军——就像在深圳上班的湖北姑娘小夏说:“这里机会多,补贴也有,刚好适合生孩子。”
全国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的背景下,广东的“生育故事”不是偶然。从省到村的补贴、随处可见的托育机构、越来越完善的权益保障,再到宗族文化里的“多子多福”,它把“生育友好”变成了一件件具体的事。就像专家说的:“生育不是家庭的独角戏,而是整个社会的接力赛。”当越来越多地方开始学广东的“解题思路”,或许能让更多年轻人敢生、愿生——毕竟,每个孩子的诞生,都是社会最温暖的希望。